半岛网络平台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半岛网络平台 > 新闻动态 > 1959年庐山会议后,林彪宴请5位将领吃饭,之后5人被安排隐退

1959年庐山会议后,林彪宴请5位将领吃饭,之后5人被安排隐退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0:35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1960年的一天,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位开国将军同时收到了林彪的邀请。

彼时,林彪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国防部长和军委副主席,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,这些在军内担任职务的将军们自然也受他管辖。

在接到邀请的同时,将军们也是满脑子的疑惑:

为什么林总突然邀请我?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

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他们还是如约赴宴,进门的一瞬间,这些将军们不禁都愣了一下因为他们发现林总不止请了自己一个人。这使得他们更加疑惑了。

不一会儿,五位将军就到齐了,这时,林彪也不紧不慢的走了进来,一段简单的寒暄之后,林彪就开门见山的说道:

“今天请你们来,主要就是商量一下你们隐退的事,这也是组织上的意见。”

那么,这五位将军分别都是谁?他们为何会被安排隐退?这中间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缘由?

罕见的请客

这五位将军分别是开国大将徐海东、陈赓、张云逸和开国上将周士第、陈奇涵,而林彪请客自然也是目的性十足。

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,林彪这个人“不食人间烟火”,准确的来说,就是不善交际,从不主动与人来往,用他自己的话说,就是“独来独往”。

建国之后,元帅将军们之间多有走动,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,开怀畅饮,别提多开心了,但是在林彪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他既不去别人家里串门,也不邀请别人来自己家做客,对于一些社交活动,比如舞会,聚会之类的,更是去都不去。

林彪之所以如此,一方面是身体的原因,但更多的还是他不喜欢也不擅长应酬活动。

林彪这一辈子也没请过几个人吃饭,被他邀请过的人少之又少,比较知名的就是洪学智。

1950年8月的一天,洪学智奉叶帅的命令到北京来汇报工作,但刚一下火车就被自己的老友邓华给拉走了,说是有工作上的新安排,要赶快到林总那里去。

洪学智将信将疑,就这样被邓华带上了吉普车。到了林彪家,邓华不说工作的事情,林彪也没提,只说先吃饭,等吃完饭再说,看到林彪一反常态的请客吃饭,洪学智更是一头的雾水。

等到饭吃了一半,林彪才告诉洪学智实情,原来是中央军委决定将他调到东北去,组建东北边防军,为抗美援朝做准备。

将洪学智调到东北的主意是他的好友邓华出的,邓华怕洪学智不同意,这才把他弄到林彪这里,让林彪给洪学智的做工作,这才有了林彪请客吃饭的一幕。

除此之外,林彪还主动请人吃过一次饭,不同于上次的公事公办,这一次林彪是出于个人原因。

1962年,林彪让人订了几桌饭菜用以招待中央组织部的工作人员,而目的则是为了感谢。因为在这之前,他的父亲林明卿因脑溢血不幸去世,为其操办后事的正是中央组织部。

此次请客,林彪并未到场,而是让妻子叶群和秘书李德出面代为招待的。

林彪少有的几次因私人原因请客,都是他的妻子叶群出面招待,他自己并没有出场。但即便如此,林彪请客吃饭的次数加起来依然是屈指可数。

因此,能够被林彪请吃饭,绝对算得上是一件罕见的事。

五位将军

林彪的这次请客是在庐山会议之后的1960年。

当时,林彪已经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,庐山会议后,林彪更是接任了彭德怀的国防部部长之位,之后,又被选为了军委副主席,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。

所以,林彪的这次请客同样也是出于公事公办的目的。

林彪请的第一位将军是徐海东大将。

徐海东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,1932年10月,在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了第四次反围剿之后,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向西北地区实行战略转移,与此同时,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军队也留在了鄂豫皖苏区,执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,徐海东就是留在鄂豫皖苏区执行任务的人之一。

留守鄂豫皖的部队在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奋战之后,于1933年4月整编为红二十五军,徐海东在这支队伍里担任了副军长,1934年4月,又接任为军长。

11月,红二十五军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,遭遇了东北军的两个师,当时的东北军号称是“富得流油”,武器装备远超我军,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五军与东北军的107和117师狠狠的干了一仗,取得了大胜,光机关枪就缴获了100多挺。

1934年12月,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了陕西省雒南县的庾家河,队伍在这里暂时开会休整,就在开会的过程中,国民党的第六十师突然发动了袭击,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五军223团迅速反击,在经历过一番血战之后,我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
庾家河之战是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最艰苦的一仗,在这场战役中,徐海东被一发子弹击中了眼睛下部,接着子弹又从颈后穿出,伤势极其的严重。

徐海东大将一生共负过九次伤,身上有十七处伤痕,恶劣的战争环境严重的损害了徐海东大将的身体健康,因此,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,徐海东就长期养病,直到建国。

第二位将军是十大将军中的陈赓大将。陈赓大将也是开国大将中非常有故事的一位,关于他的故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

陈赓大将早年在黄埔军校学习过,是黄埔一期生,比较有趣的是,陈赓还曾经救过作为黄埔校长的蒋介石。

1925年,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,蒋介石担任总指挥,陈赓当时是蒋介石的警卫连长,蒋介石率领的第三师在讨伐行动中失利,官兵死的死,逃的逃,眼见敌军就要冲上来,蒋介石不禁心灰意冷,想要“杀身成仁”。

就在蒋介石要自杀时,陈赓劝住了他,然后又一把背起蒋介石,将他背到了安全的地方,陈赓也因此备受蒋介石的器重,在黄埔师生中名声大噪。

后来,蒋介石发动四·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,陈赓便对蒋介石大失所望,毅然的脱离了国民党,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。

1932年9月,陈赓在鄂豫皖苏区打仗时右膝负了重伤,之后便秘密前往上海治伤。那个时候,顾顺章已经叛变,陈赓在上海治伤时不幸被顾顺章认出,随即遭到了国民党的逮捕。

陈赓在被逮捕之后,被关押进了监狱,尽管蒋介石因为陈赓救过他的命而没有直接杀害他,但他还是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,并因此留下了病根。

后来,陈赓的黄埔同学们集体为他签字做担保,蒋介石也迫于救命恩人的压力,不敢对陈赓下手,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陈赓便趁此机会逃了出来,回到了红军队伍中。

第三位将军同样也是一位开国大将,他就是张云逸大将。

在开国将帅中,张云逸大将素以年岁长,资历老而闻名,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革命。

张云逸大将生于1892年,他的一生可谓是贯穿了革命的全过程,历数清末时期的同盟会,以及耳熟能详的广州起义、辛亥革命、北伐战争等著名战役中,都有这位老将军的身影。

张云逸革命生涯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,就是他在黄花岗起义中死里逃生,躲过一劫过程。

1911年4月27日,同盟会的重要领袖黄兴率领130多名敢死队员攻入两广总督衙门,发动了广州起义。

尽管起义军浴血奋战,但是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。当时他手中的炮弹已经打光,人员也伤亡惨重,上级便命令他们撤退,但因为盘查严明,最终只好暂时藏身于城内的一户人家中。

第二天,张云逸独自一人挎着菜篮上街买菜,其实就是趁机打探情况,寻找出路,但也因为他提早出门而躲过一劫。

后来,同盟会会员潘达微为这次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收尸,能寻找到的尸体是七十二具,他将这牺牲的七十二人葬在黄花岗上,这就是有名的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”。因此,这次起义又叫“黄花岗起义”。

张云逸大将在多年之后提起这段往事时,还十分感慨的说道:

“要是我当时不出去买菜,那就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”。

除了这三位大将之外,林彪还邀请了周士第和陈奇涵两位上将。

周士第与林彪可以说是老相识了,首先他是黄埔一期的学员,算是林彪的学长。

其次,在南昌起义时,周士第是叶挺手下第25师的师长,而林彪那时正在周士第手下的73团担任见习排长,所以,他们又是上下级关系。

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,周士第仅被授予了上将军衔,而他曾经的下级,如林彪,陈毅等人却被授予了元帅军衔。

究其原因也很简单,这是因为周士第在南昌起义后并没有去井冈山,而是去了香港另谋发展,这就导致他在战功上远远比不上林彪和陈毅。

尽管他的资历十分的深厚,但授衔的标准绝不仅仅只是看资历就可以的,还要综合战功,现任职务等因素,周士第因为去香港而错过了积累战功的最好时期,这就导致他与元帅军衔失之交臂。

第五位将军就是陈奇涵上将了。与周士第将军类似,陈奇涵上将与林彪也算是老相识,他们曾是师生关系和上下级关系。

陈奇涵于1925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,林彪也是在这一年考入了黄埔军校,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他们算是师生关系。

再说上下级关系,红军时期,陈奇涵担任过红一军团的参谋长,当时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正是林彪,这么一来,师生关系又变成了上下级关系。

解放战争时期,陈奇涵先后担任过辽宁军区司令员,东北军区参谋长等职,林彪那时是东北野战军的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同时也是东北军区的司令员,是陈奇涵名副其实的上级。

解放之后,陈奇涵又担任了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,是我军中唯一的一位军法上将。

真实缘由

这五位将军在接到林彪的邀请时,都是十分疑惑不解的,他们向来知晓林彪的处事风格,这么一个“不食人间烟火”的人怎么会突然请自己去吃饭?

林总请客,只怕不是吃顿饭那么简单。

果不其然,林彪在见到这几位将军后,很直接的就说出了请他们赴宴的本意,那就是让他们挂名休息,也就是从现有的职位上退下来。

听到林彪如此说,这几位将军们都沉默了。

不过林彪又很快说道,让他们挂名休息并不是因为他们犯了什么错,而是基于党内军内的实际情况和这些将军们的现状做出的工作调整。

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,彭老总被撤销了国防部长的职务,军内人事也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。

不少人被调离了原先的工作岗位,虽然人走了,但是工作还得有人做,因此,中央针对全军就开展了一场大的工作调整,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负责军队工作的林彪身上。

而林彪之所以单独请这五位将军,也是出于现实考虑。

这五位将军里,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伤病,战争年代恶劣的斗争环境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,使得他们留下了许多旧伤。

基于这个原因,中央决定让他们挂名隐退,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养病上,而他们职务也会由身体更为健康的人来接替。

只不过,在调整职务的这些人里,这几位将军的地位较高,因此,林彪才会亲自宴请他们,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。

这五位将军对于中央的决定也是表示了理解和支持,当即就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。

林帅也算是圆满的完成了这一任务。

五位将军在战争年代为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,不畏生死,最终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解放。

在和平年代,他们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,始终无怨无悔,这种崇高的革命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!